
血痕凝笺,断弦裂帛,那些悲怆的冷僻诗行如淬火的寒铁,在岁月的肌理间烙下永不愈合的伤。这些隐于典籍深处的断肠之章,宛若残阳下未干的血泪,在暮色四合时漫成凄绝的霞色,将“一寸相思一寸灰”的灼痛、“千年孤魄泣寒烟”的苍凉,皆凝作永恒的恸痕。诗韵呜咽处,似孤鸿折翼,似枯桐焚身,把死别的裂帛、生离的凌迟、命运的戕害,皆淬成字字泣血的锋刃股票交易配资,至今仍在夜读者的胸腔内,剜出新鲜的痛楚。
一、《悼亡妻》—— 梅尧臣
结发为夫妻,于今十七年。
相看犹不足,何况是长捐。
我鬓已多白,此身宁久全。
终当与同穴,未死泪先涟。
每出身如梦,逢人泪欲潸。
儿童惊怪我,无故数悲酸。
北宋的暮春,梅尧臣与妻子谢氏结发十七载,恩爱甚笃,却不料妻子骤然长逝,阴阳两隔。昔日相看两不厌的深情,如今只剩永别的沉痛。镜中鬓发已添诸多霜白,这般憔悴身躯,又怎能长久保全?终究会与她同葬一穴,未死之时,泪水已先涟涟不绝。每次出门都如在梦中,逢人便忍不住泪湿衣衫。懵懂的儿童见状惊怪不已,不知为何总是无故悲泣辛酸。梅尧臣一生仕途不顺,妻子的离世更让他痛彻心扉,这首诗便是他悼亡之作,字字泣血,藏着对亡妻的刻骨思念与生死相隔的绝望。
展开剩余86%“相看犹不足” 的深情,与 “何况是长捐” 的决绝形成强烈反差,道尽生死离别的残酷;“终当与同穴,未死泪先涟” 的誓言,将悲痛推向极致。那份断肠之痛,如暮春的寒雨,冰冷而密集,在思念与绝望的交织中悄然弥漫,让人在感念其深情的同时,也感受到那份永失我爱的沉重。
二、《遣悲怀三首・其三》—— 元稹
闲坐悲君亦自悲,百年都是几多时。
邓攸无子寻知命,潘岳悼亡犹费词。
同穴窅冥何所望,他生缘会更难期。
惟将终夜长开眼,报答平生未展眉。
中唐的寒夜,元稹闲坐窗前,既为亡妻韦丛悲泣,也为自身命运感伤。人生百年,不过转瞬即逝,相聚时光何其短暂。邓攸一生行善却终无子,方知命运天定;潘岳为亡妻写下无数悼亡诗,终究只是徒费笔墨。即便期盼死后同穴而葬,可幽冥相隔,又能奢望什么?来世再续前缘,更是渺茫难期。唯有整夜睁着双眼,以无眠的思念,报答她此生未曾舒展的眉头。元稹与韦丛夫妻情深,韦丛的早逝让他痛不欲生,这首诗便是他悼亡之作,将思念与愧疚化作断肠之痛,字字句句皆含血泪。
“同穴窅冥何所望” 的绝望,与 “他生缘会更难期” 的怅然交织,道尽生死相隔的无奈;“惟将终夜长开眼” 的执念,将思念的煎熬刻画得入木三分。那份断肠之痛,如寒夜的孤灯,微弱却执着,在思念与愧疚的交织中悄然涌动,让人在感念其深情的同时,也感受到那份爱而不得、失而不能的沉重。
三、《江城子・记梦》—— 苏轼
十年生死两茫茫,不思量,自难忘。千里孤坟,无处话凄凉。
纵使相逢应不识,尘满面,鬓如霜。
夜来幽梦忽还乡,小轩窗,正梳妆。
相顾无言,惟有泪千行。
料得年年肠断处,明月夜,短松冈。
北宋的月夜,苏轼被贬黄州,与亡妻王弗阴阳相隔已十年。不去刻意思念,那份深情却从未淡忘。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之外,满心凄凉无处诉说。即便梦中相逢,她应也认不出如今尘满面、鬓如霜的自己。昨夜幽梦之中,忽然回到故乡,她仍在小轩窗前对镜梳妆。两人相顾无言,唯有泪水纵横千行。料想每年最是肝肠寸断之时,便是那明月之夜,短松冈上的孤坟之畔。苏轼与王弗情深意重,王弗的早逝成为他一生的痛,这首词便是他记梦悼亡之作,将思念与沧桑化作断肠之痛,意境凄美,感人至深。
“十年生死两茫茫” 的沧桑,与 “不思量,自难忘” 的深情形成呼应,道尽岁月的残酷与情感的坚韧;“相顾无言,惟有泪千行” 的细节,将梦中重逢的悲痛刻画得淋漓尽致。那份断肠之痛,如月夜的清辉,清冷而绵长,在思念与沧桑的交织中悄然弥漫,让人在感念其深情的同时,也感受到那份岁月流转、生死相隔的沉重。
四、《别夫》—— 陈玉兰
夫戍边关妾在吴,西风吹妾妾忧夫。
一行书信千行泪,寒到君边衣到无?
孤灯不明思欲绝,卷帷望月空长叹。
美人如花隔云端,上有青冥之高天,下有渌水之波澜。
中唐的秋日,陈玉兰的丈夫戍守边关,自己则独留吴地。西风吹拂着身躯,心中满是对丈夫的担忧。写一封家书,竟流下千行泪水,不知寒意传到君边之时,寄去的寒衣是否已经送达?孤灯昏暗,思念之情几乎让人绝望,卷起帷帘遥望明月,唯有空自长叹。思念的人如鲜花般隔在云端之上,上有高远苍茫的青天,下有波澜壮阔的渌水,相见无期。陈玉兰与丈夫聚少离多,边关的艰险让她日夜牵挂,这首诗便是她寄夫之作,将思念与担忧化作断肠之痛,藏着对重逢的期盼与现实的无奈。
“一行书信千行泪” 的深情,与 “寒到君边衣到无” 的牵挂形成呼应,道尽相思之苦;“孤灯不明思欲绝” 的绝望,将思念的煎熬推向极致。那份断肠之痛,如秋日的西风,凛冽而缠绵,在思念与担忧的交织中悄然涌动,让人在感念其深情的同时,也感受到那份异地相思的沉重。
五、《摸鱼儿・雁丘词》—— 元好问
问世间,情为何物,直教生死相许?
天南地北双飞客,老翅几回寒暑。
欢乐趣,离别苦,就中更有痴儿女。
君应有语:渺万里层云,千山暮雪,只影向谁去?
横汾路,寂寞当年箫鼓,荒烟依旧平楚。
招魂楚些何嗟及,山鬼暗啼风雨。
天也妒,未信与,莺儿燕子俱黄土。
千秋万古,为留待骚人,狂歌痛饮,来访雁丘处。
金末的秋日,元好问赴试途中,见猎人捕杀一雁,其伴侣悲鸣不已,最终投地而死。他深受触动,将双雁合葬,筑为 “雁丘”,并作此词。试问世间,情感究竟是什么,竟能让彼此生死相随?天南地北双飞的大雁,翅膀已历经多少个寒冬酷暑。既有相伴的欢乐趣味,也有离别的愁苦滋味,这其中更有多少痴情儿女如雁一般。孤雁应有千言万语:万里长空层云密布,千山暮雪纷飞,孤身只影,该向何处飞去?当年汉武帝巡幸横汾路时的箫鼓喧嚣早已寂寞无声,荒烟依旧笼罩着平阔的原野。即便用楚地的招魂之曲,也难以将孤雁召回,山鬼在风雨中暗自悲啼。上天也会嫉妒这般深情,不愿相信这对大雁与莺儿燕子一样,最终都化为黄土。愿这雁丘能留存千秋万古,等待后世的文人骚客,狂歌痛饮,前来凭吊。元好问目睹双雁的深情,感慨万千,这首词便是他咏物寄情之作,将雁的悲怆与人间的痴情融为一体,藏着对至情至性的赞颂与对生死离别的痛惜。
“问世间,情为何物,直教生死相许” 的追问,与 “只影向谁去” 的绝望形成强烈反差,道尽至情至性的悲壮;“千秋万古,为留待骚人” 的期盼,将悲痛升华为永恒的敬意。那份断肠之痛,如秋日的寒雪,厚重而悲凉,在赞颂与痛惜的交织中悄然弥漫,让人在感念其深情的同时,也感受到那份生死相随的悲壮与沉重。
六、《题都城南庄》—— 崔护
去年今日此门中,人面桃花相映红。
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。
怅然若失空凝睇,泪落沾襟意难平。
岁岁桃花开又谢,年年思念无尽穷。
中唐的春日,崔护重游都城南庄,去年今日,正是在此门中,少女的容颜与桃花相互映衬,格外娇艳。如今桃花依旧在春风中含笑绽放,那位少女却不知去向何方。心中怅然若失,空自凝望,泪水落下沾湿衣襟,情意难平。年年岁岁,桃花开了又谢,对少女的思念却无穷无尽,萦绕心头。崔护当年偶逢少女,一见倾心,次年重访却失之交臂,这份错过成为他一生的遗憾,这首诗便是他重游之作,将思念与遗憾化作断肠之痛,意境凄美,余味悠长。
“人面桃花相映红” 的美好,与 “人面不知何处去” 的失落形成强烈反差,道尽错过的残酷;“年年思念无尽穷” 的执念,将思念的煎熬刻画得入木三分。那份断肠之痛,如春日的细雨,缠绵而悲凉,在思念与遗憾的交织中悄然涌动,让人在感念其深情的同时,也感受到那份错过便是一生的沉重。
诗页尽处,血泪未凝。
这些散落在文学荒原的断肠残简,如寒碑上剥落的朱砂,在历史的朔风中保持灼手的温度。
从梅尧臣悼亡的鬓上霜雪,到元好问雁丘的万里层云,每一阕都是诗人以魂魄为祭、以骨血为墨写就的安魂曲。
这些诗句,似裂帛残音,刺耳而铭心;如残烛垂泪,微弱而灼肤。不假锦绣为殓,不借雷霆造势,只在断弦绝响间,蕴着撕裂时空的力道。
当残阳再染苍崖,寒砧复捣孤月,这些凝结血痂的辞章便会苏醒。
那浸透筋脉的凛凛痛楚,将如北风裂肤,席卷每个曾在情天恨海里浮沉的魂魄,低语着:人间至痛非关生死,而在清醒承载这份痛楚、却犹以文字为其筑碑的勇毅。
长夜未央,万籁俱寂。
这些凝铸在时光断崖的血泪结晶,是文明史中永不风化的琥珀。它们静候某个独对残灯的夜,与千载后那个同样在情劫中辗转、在离殇中跋涉的你,在某一处相似的伤口里蓦然相通。
在血与火的淬炼中,共证恸意:诗成处,字字裂股票交易配资,声声咽,皆作天地同悲。
发布于:浙江省旗开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